新華網北京12月17日新媒體專電 (“中國網事”記者楊毅沉 郭宇靖)全國票價最低的北京地鐵未來將錯峰調價,對此記者瞭解到,儘管調價可能還需要相關統計調查、價格聽證等漫長過程,但面對調價幅度、“緩擠”招數、“剛需”保護等問題,不少人仍然心存疑慮。
  調到幾元才能調節客流?
  目前,北京地鐵全路網執行2元的單一票價,不僅低於上海、廣州、南京等城市,更是低於14年前北京地鐵票價。1999年12月,北京地鐵票價曾一度調整為3元,但在2007年末,北京地鐵票價降至2元。
  12月13日,北京市政府辦公廳印發的《進一步加強軌道交通運營安全的工作方案》在首都之窗網站公佈,其中“制定高峰時段票價差別化方案並擇機出台,通過價格杠桿分散高峰時段客流壓力,降低大客流風險”的內容,預示著目前全國最低的北京地鐵票價可能面臨調整。
  調到幾元才能調節客流?早在2010年,北京市政協委員陳傑就提出,在每個工作日的早晚高峰時段,即6時30分至8時30分以及16時30分至19時,對購買車票的人群(不含持交通卡人群)提高車票價格,如每張票價提至5元至6元,以便通過價格手段引導旅游購物等人群避開高峰期出行。
  記者本周以來在早晚高峰時段來到北京最擠的幾個地鐵站,發現乘客結構都以“剛需”的上班族為主,鮮見游客和老年人的身影。家住回龍觀的北京市民毛木子對記者說,北京北部地區居民區眾多,但和地鐵相比,出租車太貴、公交車太堵,因此調高地鐵票價基本上不會分散“剛需”,因此就算上調兩三倍價格,價格杠桿的作用可能仍然有限。
  交通專家徐康明認為,制定高峰時段票價差別化方案,是未來“可選項”之一,但對於“剛性”需要乘坐地鐵的上班族來說,地鐵價格的調整,需要在詳細調查高峰期出行結構、完善公交地鐵全路網票價的基礎上完成。
  “目前國外一些城市為了鼓勵錯峰出行,採取的措施是在正常票價基礎上,在非高峰期時段降低票價。”徐康明說,“但從目前看,我們調價的初衷和國外是不一樣的。”
  還有多少“緩擠”招數?
  除了調價,是否還有其他招數給北京地鐵“緩擠”?記者採訪了多位交通專家,發現北京地鐵面臨諸多“先天不足”,增加運量確實難度不小。
  記者瞭解到,最初北京修地鐵就是為了戰備用的,所有的結構和設備的設計都是出於戰備的考慮。這就是為什麼最擠的北京地鐵1號線部分軌道通過的站廳、站台,以及出口通道都比較小的原因。由於地鐵客流壓力很大,如果採取大規模更新改造將會對日常運營造成很大影響。
  有專家認為,北京地鐵多條線路開通不久就已經達到設計最高客流,表明在規劃和設計上沒能考慮到北京城市和人口發展會這麼快。
  還有專家表示,增加客車容量與列車運行的效率都是“緩擠”辦法,但操作起來都有難度。在增容方面,可採取增大客車車廂容量或增加列車車廂數量的辦法。然而,據介紹,一旦地鐵建設規劃確定,線路的所有設施、設備則都是按需來建,建成即無法改變,因此需要北京地鐵在建設上預留出站台、軌道等各種空間,這對於很多既有線路來說難度也很大。
  在增加列車車廂數量方面,專家認為,受到車站站台長度的限制,目前北京很多新建線路都具備使用八節車廂的條件,但由於地鐵是網絡運行,如果有的線路是8組、有的是6組就可能造成運力不平衡,給整個路網造成影響。
  除此之外,有乘客提出能否進一步縮短列車間隔。對此,一位北京地鐵公司設備部的專家表示,目前在北京地鐵所有線路中,已經有7條線路的實際運營間隔小於3分鐘,其中1號線全天開行列數超過700列,這在全世界都屬於領先水平。“之所以目前經常發生信號故障,也是由於北京地鐵追求更小的時間間隔。”
  如何保護出行“剛需”?
  價格調降作用可能有限,其他“緩擠”招數也並不多,那麼如何能從根本上保護出行“剛需”?對此,專家再次提出,要從城市規划上預先解決“出城睡覺、進城上班”的窘境。
 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,國內大城市交通擠壓系人為造成。大連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就表示,國內許多城市都存在政府只賣住宅,忽視配套設施,造成人們在新建小區睡覺,到老城享受商業配套設置的情況。他認為,北京市民上班基本都集中在四環內,四環外沒什麼就業,也沒更多服務設施。
  按照目前北京的交通出行特點,北京地鐵客流壓力大的一個原因,是三環以內的中心城區功能過於集中,不論是金融、商業,包括政府單位多集中於這一區域,而居住區則多集中於城市外圍,這就形成了北京“潮汐式”的交通流量。
  根據北京地鐵的統計,在途經CBD、中關村等北京眾多核心區域的地鐵10號線,每天有近200萬人次的客運規模。交通專家段里仁認為,目前北京地鐵雖然建設速度很快,但新建線路與原有線路之間的客流不是互相承擔的關係,而是建一條就把更多的人吸引到地鐵上來。
  根據北京市統計局統計,2012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接近2100萬人。今年年底,北京還將新開工建設6條地鐵線路。但不少市民仍然感覺,“修地鐵的速度趕不上新開樓盤的速度”。對此,如果真的想保護出行“剛需”,政府規劃部門應該徹底反思城市規劃佈局中的種種問題。
(編輯:SN064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e01aetfv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